一、学院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于1958年,下辖生物医学工程系、10个教研室、5个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基础医学研究所及免疫研究所。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2015年6月,基础医学(免疫学)纳入市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6年3月,依托于病理生理学学科的泛素-蛋白酶体修饰与降解实验室获批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019年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成为广东省科技厅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科技局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
 现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热爱科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的英才加盟。
 二、招聘需求
 全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随时接受申请并组织评审,择优录用。
 三、招聘类别
 合作导师简介及研究方向
 
  
   
    | 姓名 | 平台 | 学科 | 研究方向 | 
   
    | 彭涛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临床医学 | 病毒感染与免疫 | 
   
    | Jules Hoffmann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抗肿瘤天然免疫 | 
   
    | Dominique Ferrandon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感染的新机制,包括免疫防御机制和抗损伤修复机制 | 
   
    | Jean-Luc Imler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果蝇抗病毒免疫 | 
   
    | Jongdae Lee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炎症免疫与自身免疫疾病 | 
   
    | 沈二霞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细胞免疫 | 
   
    | 李美丽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分子病毒学及病毒免疫学 | 
   
    | 黄俊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抗感染免疫 | 
   
    | 李孜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抗真菌感染与天然免疫、呼吸疾病与分子免疫 | 
   
    | 焦仁杰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天然免疫调控 | 
   
    | 刘辉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肿瘤学 | 肿瘤的免疫治疗及防治策略/慢性肝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研究 | 
   
    | 李雪峰 | 病原与免疫学平台 | 免疫学 | 感染与免疫 | 
   
    | 毛新良 | 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平台 | 病理生理学 | 肿瘤病理生理学 | 
   
    | 冯杜 | 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平台 | 病理生理学 | 细胞器功能异常与疾病 | 
   
    | 师宪平 | 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平台 | 基础医学 | 肿瘤相关的转录与表观遗传学调控 | 
   
    | 杨春涛 | 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平台 | 基础医学 | 活性硫与代谢性疾病和肿瘤 | 
   
    | 刘金保 | 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平台 | 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 | 蛋白质修饰与疾病 | 
   
    | 黄洪标 | 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平台 | 肿瘤学 | 蛋白质修饰与疾病 | 
   
    | 蒋丽丽 | 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平台 | 肿瘤学 | 蛋白质修饰与疾病 | 
   
    | 王树 | 神经科学平台 | 神经病学 | 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理学 | 
   
    | 王玉茗 | 神经科学平台 | 神经病学 |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分子机理研究及表观遗传调控 | 
   
    | 孙向东 | 神经科学平台 | 神经病学 | 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机制研究 | 
   
    | 龙大宏 | 神经科学平台 | 神经病学 | 干细胞与神经生物学 | 
   
    | 宣爱国 | 神经科学平台 | 神经病学 | 神经发生与神经疾病 | 
   
    | 张云龙 | 神经科学平台 | 神经病学 |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研究 | 
   
    | 邹剑龙 | 神经科学平台 | 神经病学 | 周围神经再生的有序化调控机制/感觉、运动神经的特异性靶向引导 | 
   
    | 杨斌 | 生物医学工程平台 | 纳米医学 | 载体与缓释材料、肿瘤免疫治疗 | 
   
    | 张建 | 生物医学工程平台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光子学 | 
   
    | 张峰 | 生物医学工程平台 | 生物医学工程 | 纳米医学 | 
   
    | 谢国喜 | 生物医学工程平台 | 生物医学工程 | 医学成像技术研发及临床应用 | 
   
    | 李杨 | 生物医学工程平台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光子材料与器件 | 
   
    | 谢茂彬 | 生物医学工程平台 | 生物医学工程 | 设计和制备智能纳米给药体系用于肿瘤的诊疗/基于超临界流体的纳米药物制备和应用/智能给药微针的设计和制备 | 
   
    | 朱东兴 | 心血管学平台 | 病理生理学 | 钙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 | 
   
    | 付晓东 | 心血管学平台 | 病理生理学 | 内分泌心血管生理 | 
   
    | 徐益鸣 | 心血管学平台 | 基础医学 | 血管生物学/代谢性血管疾病 | 
   
    | 崔雨虹 | 心血管学平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心血管疾病转录后调控机制 | 
   
    | 侯智尧 | 肿瘤学平台 | 生物材料/肿瘤学 | 近红外光能转换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肿瘤光学诊疗中的应用 | 
   
    | 王金恒 | 肿瘤学平台 | 肿瘤学 | 外泌体在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 
   
    | 刘铭 | 肿瘤学平台 | 肿瘤学 | 肿瘤发病机制 | 
   
    | 马宁芳 | 肿瘤学平台 | 肿瘤学 | 肿瘤发生机制 | 
   
    | 霍永良 | 肿瘤学平台 | 肿瘤学 | 乳腺癌转移 | 
  
 
 四、基本条件
 (一)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需要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SCI文章。
 (二)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我校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博士后,不得再次进入我校同一级学科流动站做二站博士后。获得国家派出项目资助的博士后除外。
 五、在站待遇
 (一)薪酬为年薪制,包含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薪级工资、地区差)和绩效工资。在站博士后基本工资23万/年,完成预期目标者,发放绩效工资。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基本工资30万/年。
 1、以第一作者、广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5,且申请获得一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含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期满考核通过,可一次性获得绩效工资8万元。
 2、以第一作者、广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5,且申请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期满考核通过,可一次性获得绩效工资12万元。
 3、以第一作者、广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10或者两篇大于5分,且申请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期满考核通过,可一次性获得绩效工资16万元。
 (二)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申请各级科研基金项目,申请获得专利的,按学校科研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三)学校为博士后缴纳五险一金。
 (四)在站期间,获得各级人才资助项目的,按新标准发放待遇。
 (五)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后1年内到市属企事业单位全职工作、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在我市自主创业的,予以30万元安家费。
 六、招聘程序
 (一)应聘者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参照院内博士后导师的研究课题,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确认合作意向。
 (二)学院综合事务办公室取得联系,获取博士后进站办理流程。
 (三)个人提交进站评审材料,院内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
 (四)评审通过后准备相关纸质材料提交至学校博管办,并在学校办公系统上提交申请。
 (五)博管会备案通过后完成进站手续,需学校人事处办理入站手续。
 七、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综合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727931323@qq.com或390286351@qq.com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
 联系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