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首届生命奥秘科普讲解大赛(人体科学赛道)决赛顺利举行。本次赛事由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教务处共同主办,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人体标本馆科普基地承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徐达政老师,广州市番禺区科学技术协会薄圆圆老师,以及我院党委副书记章喜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王乐禹主任等30余名专家、评委、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由中山大学、广州市科协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从科学严谨性、表达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诞生了13位获奖选手,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2名。

大赛以“生命奥秘”为主题,参赛内容涵盖人体生理结构、疾病防治和医学前沿技术等多个领域。选手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评委点评
▶一等奖作品《别让你的颈椎“塌房”——现代生活的无声危机》
▶学生:邹振宇
▶指导老师:李清清、陈飞裕
▶内容简介: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0-20%,且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每天刷手机、低头打字、伏案工作……这些表面上看似小毛病,实则可能是颈椎病在“偷偷找上门”!本次讲解围绕“颈椎病”这一现代人普遍存在却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展开。从“为什么低头会伤颈椎”到“如何判断自己的颈椎是否健康”,再到“用科学的方法保护颈椎、缓解症状”,讲解设计循序渐进,通过互动式提问、小测试和现场演示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场景巧妙结合。颈椎健康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脖子,它还牵动着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影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大家别再忽视那些“咔咔响”“发僵”“麻木”的信号,让我们一起开启一场“颈椎保卫战”,从“头”开始,守护健康!
▶一等奖作品《心源性猝死 沉默的“生命杀手”》
▶学生:李静娴
▶指导老师:王智明、刘建军
▶内容简介:心脏骤停——潜伏在身边的致命危机!我国每年约54万人因此殒命。本内容通过真实案例场景(如熬夜加班猝死、如厕突发意外、运动员赛场倒毙等),直击心源性猝死的突发性与致命性,并揭示其两大核心病因:冠状动脉“生命管道”被脂质斑块堵塞引发的冠心病,及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隐匿风险。讲解首先针对“猝死不可预防”的认知误区,介绍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运动时出现喉头紧缩感、凌晨胸痛如重压、不明原因晕厥等;紧接着科普“黄金四分钟”急救法则,即120-心肺复苏-AED除颤三步救命链。在预防层面,创新性引入“心脏健康五维防护体系”,包括三减三健饮食原则,年检心电图监测,规避熬夜、突击运动和极端情绪三大雷区等,同时特别援引“健康中国2030规划”口诀,将专业预防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指南;最后呼吁建立“全社会心脏急救网络”,通过普及AED和培训急救技能,让生命通道始终畅通,让每一次心跳都能续写生命华章。
赛事虽已落幕,但科普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参赛选手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比赛为起点,继续深耕医学知识普及事业。展望未来,我院将持续打造更高水平的科普交流平台,通过举办系列科普活动、建设专业科普队伍,让医学知识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众生活。
初审:郭华婷
复审:周丽芬
终审:曲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