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新发现:
1 冯杜团队报道RAS突变肿瘤过程中特异性自噬的调控机制
2025年3月7日,基础医学院冯杜教授与清华大学合作在《Cell Research》(IF: 28.1)发表了题为“Oncogenic RAS induces a distinctive form of non-canonical autophagy mediated by the P38-ULK1-PI4KB axis”的研究性文章。该文章报道了RAS突变肿瘤过程中异常自噬的调控机制,并发现异常自噬的特有细胞器,揭示了靶向PI4KB磷酸化可以特异性抑制RAS突变肿瘤的发生发展。基础医学院冯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团队林士茵为共同第一作者。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055523/
2 冯杜团队总结线粒体类核的质量控制机制
2025年3月7日,基础医学院冯杜教授团队在Cell综述类子刊《Trends in Cell Biology》(IF:13)发表了题为“Quality control of mitochondrial nucleoid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从线粒体类核的结构出发,系统地总结了其释放、运输和清除的过程。研究提示线粒体类核的质控对炎症失衡引起的多种疾病的重要意义,并就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方向。基础医学院冯杜教授为本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其团队刘浩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057419/
3 王乐禹团队发现功能性心肌补片介导细胞串扰促进心梗修复新策略
2025年2月18日,王乐禹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IF:11.7)发表了题为“A functional cardiac patch promotes cardiac repair by modulating the CCR2− cardiac-resident macrophage niche and their cell crosstalk”的研究文章。研究介绍了一种功能性弹性导电心肌补片,其通过调节心脏常驻巨噬细胞的生态位及其细胞串扰,成功整合了外源弹性导电微环境和心脏常驻巨噬细胞介导的内源性修复微环境,促进心脏的电传导和血管化,为心梗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基础医学院王乐禹教授为本文的唯一通讯作者。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879993/
4 刘陌团队揭示单链RNA病毒突变过程的动态图景
2025年1月17日,刘陌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IF:11)发表成果“An Expanding Universe of Mutational Signatures and Its Rapid Evolution in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es”。该研究揭示了单链RNA病毒突变过程的动态图景,发现病毒突变谱主要受遗传差异驱动,而非宿主环境;首次识别出与人类体细胞突变相似的病毒突变特征,表明存在普遍且不同的突变过程。该成果为了解单链 RNA 病毒的快速进化提供了新视角。基础医学院刘陌教授等为共同通讯作者。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823310/
5 周丽、刘金保团队研发促进糖尿病伤口无疤痕愈合水凝胶
2025年1月15日,周丽、刘金保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4)发表研究成果 “Bioactive cationic polymer-based hydrogel with Engrailed-1 gene silencing and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 for-28- enhanced scarless diabetic wound healing”。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负载siRNA和甲磺酸去铁胺的生物活性水凝胶,可实现siRNA在体内外的有效递送,并通过降低疤痕形成相关基因(Engrailed-1),促进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再生、肉芽组织形成和发挥再上皮化等多重作用,克服创面微环境失调、血管化受损和伤口纤维化等障碍,实现糖尿病伤口无疤痕愈合。基础医学院胡东函为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周丽、刘金保,附属第五医院曾春平为共同通讯作者。
链接:https://webofscience.clarivate.cn/wos/alldb/full-record/WOS:001392063300001
6 朱东兴、付晓东团队发现主动脉瓣钙化的新型表观遗传调控因子ALKBH5
2024年12月10日,朱东兴、付晓东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IF:10.2)发表研究成果“The m6A demethylase ALKBH5 is a novel epigenetic regulator of 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发病机制的机制尚待阐明。本研究发现N6-甲基腺苷(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可通过直接修饰TGFBR2的m6A水平,经由TGFBR2/SMAD2信号通路减轻主动脉瓣钙化,这为防治CAVD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基础医学院王月恒、附属第一医院蓝岚等为共同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付晓东、朱东兴等为共同通讯作者。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658001/
7 王金恒团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治疗靶点
2024年12月4日,王金恒团队《Advanced Science》(IF:14.3)发表研究成果“Targeting Caveolin-1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Enhances Chemotherapy and Natural Killer Cell-Mediated Immunotherapy”。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细胞膜运输能力和表面靶点对其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发现,作为膜脂筏和凹窝的主要成分,Caveolin-1(CAV1)在MM细胞中高度表达。CAV1抑制可降低MM细胞对基质细胞的粘附,并减弱细胞粘附介导的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性。因此,CAV1是增强MM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有效治疗靶点。基础医学院詹得文、张尚,护理学院杜志敏为共同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王金恒为唯一通讯作者。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630017/
8 潘攀团队揭示SARS-CoV-2 核衣壳蛋白在肿瘤进展中的新功能
2024年11月6 日,潘攀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Molecular Cancer》(IF:27.7) 发 表 题 为 “SARS-CoV-2 nucleocapsid protein interaction with YBX1 displays oncolytic properties through PKM mRNA destabilization ”的研究论文。团队通过对GEO数据库中新冠肺炎RNA-seq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学研究,发现SARS-CoV-2感染与患者肺组织中癌症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有关。进一步研究显示,SARS-CoV-2的N蛋白通过NTD和CTD抑制结肠和肾脏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涉及与YBX1相互作用,影响PKMmRNA在应激颗粒中的募集,破坏糖酵解并诱导细胞凋亡。基础医学院潘攀教授等为共同通讯作者。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506849/